欢迎访问林西县政府网站! 蒙文版

林西概况

一、县域概况

林西县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赤峰市北部,地处西辽河上游,大兴安岭南段,是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带,西接克什克腾旗,东邻巴林右旗,南连翁牛特旗,北达西乌珠穆沁旗,辖7镇2乡2街道,4个国有林牧场,103个行政村、645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18万人,有蒙古族、回族、满族等10个少数民族,是多民族融合聚居地区。幅员面积39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8万亩、林地257万亩、草牧场2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境内有西拉沐沦河、查干沐沦河、嘎斯汰河、巴尔汰河等4条较大的河流。

林西县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移民文化、红色文化水乳交融,马背文明、农耕文明相得益彰,有文字记载和文物佐证的历史达5000年之久。锅撑子山保存有著名的细石器文化遗址。大井古铜矿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青铜冶炼遗址,有“北方铜都”称誉。唐代在此设松漠都督府,辽代建饶州,金长城贯穿县境北部。清光绪34年即1908年放垦实边、移民置县,今年恰逢建县110周年。

林西县红色基因凝重。解放战争时期,林西是冀热辽地区根据地和战略指挥中心,是冀察热辽第一次党代会会址所在地,也是“朱德骑兵旅”诞生地,有“热北小延安”美誉。冀热辽中央分局、冀热辽军区、热河省政府、热北地委、热北专署等领导机关驻扎过这里,留下了程子华、黄火青、欧阳钦、乌兰夫、李运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的足迹。林西人民节衣缩食,全力支援驻扎在这里的党政机关和部队,当时仅有9万人口的林西就有8000子弟参军上战场,为新中国建立做出了贡献。

林西县交通区位渐优。是“锡赤朝锦”经济带上连接赤峰市与锡盟的关键纽带,也是自治区“通疆达海”大通道和俄蒙“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上承接俄蒙资源的重要节点。与北京、沈阳、锦州港、二连浩特等地直线距离都在600公里以内,境内国道303线、丹锡高速和集通铁路穿越东西,国道306线、省道204线连接南北。林西4C级支线机场建成运营后,将在内蒙古草原腹地和北上广等大中城市间建立起便捷的空中走廊。

林西县人民勤劳智慧。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求新求变、辛勤耕耘,创造了许多奇迹,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多项荣誉。

林西县发展势头强劲。是长江以北最大的锡冶炼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的甜菜生产加工基地、赤峰地区重要的氟化工产业基地,有蒙东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林西工业园区是自治区级“百亿园区”、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十三五”期间,全县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基础保障、脱贫攻坚、创业创新”四大工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快车道。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9.2亿元,增长7.5%;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3亿元,增长16.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4亿元,剔除非税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4.6亿元,增长17%,民生支出占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1亿元,增长8%;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13元、8718元,增长8.6%和9.4%。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工业方面。形成了以矿产冶金、能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建工建材为支撑的四大主导产业。矿产冶金方面。以铜锡钼为主,有色金属日采选能力突破1万吨,铜冶炼能力10万吨、阳极板生产能力6万吨、锡冶炼能力5000吨、钼制品生产能力1万吨;能源化工方面。萤石日采选能力3800吨,萤石粉产量占赤峰市70%以上,年产氟化氢7万吨、二氟乙烷2万吨、冰晶石1万吨。规划风电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10万千瓦风电、4万千瓦光电并网发电。农畜产品加工方面。佰惠生集团是北方最大的甜菜全产业链企业,林西甜菜年处理能力60万吨、储存中央储备糖20万吨、生产酵母及抽提物1万吨。建工建材方面。形成了年产100万吨水泥、200万平米石材、55万平米轻体墙板、4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生产规模。全县现有工业企业228家,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1万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5年保持在全市前两位。林西县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8.2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15家,连续四年销售收入过百亿。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2.5亿元,同比增长18%;工业用电量3亿千瓦时,增长14.8%。

农业方面。县内有查干沐沦中型灌区1处、灌域7处、小型水库4处,农田灌溉机电井2658眼,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五年完成人工造林24.2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3.3万亩、退耕还林还草5.1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5亿斤以上,发展设施农业1.8万亩、中药材2.6万亩,内蒙野果保有面积10.2万亩、优质牧草保存面积45万亩,甜菜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20万头只,家禽饲养量150万羽。年销售500万元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优质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46%。全县流转土地63.5万亩,土地流转率53.8%。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93家,带动农户2.6万人,农村合作组织覆盖率达51%,双赢农机、金鸡岭养殖等5家合作社进入国家级示范社。围绕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设施农业、中药材经济林、肉牛、肉驴、家禽、优质牧草、低产低效林改造等8个特色主导产业,预计到“十三五”期末,新增设施农业5万亩、中药材5万亩、经济林5万亩、肉驴5万头、家禽500万羽、优质牧草10万亩、肉牛10万头,改造低产低效林10万亩,农牧业新增产值突破30亿元。

服务业方面。以建设赤北锡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为方向,抓好商贸综合服务体、仓储物流中心和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新兴业态。2016年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吸收电商企业21家,基层电商服务站覆盖所有行政村。城乡商业网点10685个、综合农贸市场26处、大型商业购物网点7处。统部活畜交易市场是蒙东地区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年交易活畜20万头只、交易额15亿元以上。北方商贸物流园区入驻企业19家,汽车检测和驾考中心等20个项目建成投用。物流企业发展到32家,快递连锁企业11家,快递业务量达120万件,年均增长20%,直接从业及衍生就业人员达到3500人。营业面积5万平方米的海川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红星美凯龙项目开工建设,中海油现代综合服务区、再生资源产业园、小食品加工集中园区年内建成投用。“冷山”商标被评为著名商标,冷山绵白糖、老三区杂粮、天拜山饮品获得自治区名牌产品称号。“九佛山野果”通过“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定。积极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与南开大学开展战略合作,编制林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启动5条105公里旅游公路、西拉沐沦湖滨水服务区、中海油旅游驿站等项目建设。新城子镇进入国家级特色小镇行列,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403个特色小镇之一。七合堂村被誉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赤峰“最喜爱的十佳旅游美景”。

(二)城乡同步统筹发展

城市规划区面积2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5%。城区公园广场47万平方米,县城周边半径5公里范围内全部绿化,形成“徒步10分钟休闲圈”。城区日供水能力1.5万吨、污水处理能力1.8万吨、污泥处理能力30吨、垃圾处理能力120吨,集中供热保障能力达500万平方米。建成保障性住房1509套、7.5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达成协议2106户、棚改面积33.1万平方米。实现了“自治区级卫生城市、自治区级园林城市、自治区级文明城市”三城连创。全县公路总里程1472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150.7公里,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形成以“三横两纵”高等级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脉、村级街巷硬化全覆盖的交通网络体系。建成220千伏变电站一座,66千伏变电站15座。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硬化街巷1694公里,改造危房3.3万户,建设安全饮水工程130处,覆盖88%自然村、97%农村常住人口。

(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林西县委、县政府集中力量、全力攻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五年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8亿元,先后引进了深圳正威集团、江西正邦集团、广东温氏集团、河北石药集团、浙江金圆、北京德清源、北京东方园林、北京日新控股和上海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大型行业领军企业。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54个,完成投资302亿元,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一批对林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取得质的突破。投资21.5亿元的东台子水库,是国家大(二)型水库,设计库容3.2亿立方米,完成所有前期要件审批,前期附属工程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林西4C级支线机场,通过国家民航总局行业评审;投资16.6亿元的集通铁路站场南移项目,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复;投资19亿元的国道306线林西至大水波罗段一级公路,全长59.9公里,年内建成通车;投资9.6亿元的丹锡高速林西段改造工程,全长35公里,完成路基、桥涵工程;投资20多亿元实施城南产城一体化建设,启动实施综合文化中心、中蒙医院级残疾人康复中心、交通智能指挥中心等一批拉动性项目,发展框架全面拉开。

(四)民生福祉大幅改善

脱贫攻坚方面。林西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赤峰市的重大决策部署,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紧扣“精、准、细、实、真”,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创新“1+4+5”产业脱贫模式,形成甜菜、中药材、经济林、生猪、蛋鸡五大脱贫主导产业,光伏、电商、旅游等精准扶贫工程扎实推进。创新“易地搬迁+”模式,实现贫困人口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实施“1351”健康扶贫工程,做到大病能兜住、慢病全覆盖。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截至2017年底,全县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484户、20068人,其中未脱贫1547户、2965人,贫困发生率由过去的10.9%降至1.64%。全县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通电、通广播电视和通讯,有标准化卫生室、文体活动室,村民饮水、住房、社保、教育等得到了充分保障。在自治区率先启动国贫县脱贫退出程序,目前已通过市级初审、自治区第三方评估和核查,准备迎接国家第三方评估检查。

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6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8万人。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医疗保险参保20.3万人,医保报销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异地居住、转诊、住院直接结算。全县城乡低保对象25020人、五保对象1160人,2017年发放各类民政保障资金1.6亿元。全县建成城镇社区10处、农村社区42处、互助幸福院52处、各类敬老养老机构13家。

就业创业方面。五年来新增城镇就业11036人,农村转移就业5.6万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林西县被列为国家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建成电商创业孵化基地1处,入驻企业12家,创业人员86人、带动就业276人。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方面。林西县2005年在全区率先完成教育布局调整,2009年被评为自治区首批学校管理先进县,2015年在全市率先进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行列。全县中小学21所,教职工3846人,在校学生2.2万人。2017年全县高考本科上线率65.6%,1人勇夺自治区理科状元,3人被清华大学录取。县职教中心与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现合作办学。建有公办幼儿园20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6所。

医疗卫生方面。围绕打造赤北锡南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7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9所。编制床位1185张,卫计人员1810人。县医院是国家三级综合医院,中蒙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蒙医中医综合医院。“十二五”以来,相继投资2.4亿元,实施了县医院综合病房楼、县中蒙医院及残疾人康复中心迁址新建、12所乡镇卫生院和109所村级卫生室新改扩建等项目,乡镇中心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全部实现标准化。与北京安贞医院、上海华东、儿童医院、空军总医院等10家医疗机构开展定点合作,实现专家驻点、远程诊治。

文化体育方面。全县建成大型综合文体活动场所2处、标准化行政村文化活动室103个,1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70个,“草原书屋”、农村小型农民健身工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白音长汗遗址”和“饶州故城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乌兰牧骑现有文艺演职人员26人,2017年下乡惠民演出100余场次,“草原红色轻骑兵”作用日益凸显。


【字体: 】 【打印】【关闭
  • 上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17 www.www.stbto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林西县人民政府主办     蒙ICP备16004577号
联系我们 | 站群导航